近期,国债市场波动,10年期国债收益率回升,市场对中国人民银行重启国债买卖操作的预期再度升温。以下是对该情况的详细分析:预期升温的原因 债市波动需要调节:近段时间,国债期货持续震荡走低,10年期、30年期国债活跃券收益率一度分别失守1.8%和2.1%关口,政府债券供给力度较大,市场情绪较为低迷,央行重启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有助于调节债市供需关系、改善市场预期。 政策会议释放信号:9月3日,财政部与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工作组召开第二次组长会议,就金融市场运行、政府债券发行管理、央行国债买卖操作和完善离岸人民币国债发行机制等议题进行深入研讨,此举释放了央行或在近期重启国债买卖的信号。 利率水平变化提供条件:今年年初,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跌破1.6%的历史低位,央行因此暂停公开市场买入国债。目前,10年期国债收益率近期升至1.8%附近,1年期国债收益率基本与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利率持平,央行重启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已具备适宜条件。预期升温的影响 对债券市场:央行重启国债买卖操作有助于稳定债券价格,防范理财资金大规模赎回引发的负反馈循环,在当前股强债弱的格局中提供一定缓冲,推动债券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对货币政策:央行国债买卖操作主要定位于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和流动性管理工具,重启该操作可与其他工具综合搭配,提升短中长期流动性管理的科学性和精准性,引导金融机构在年底前加大信贷投放,强化逆周期调节。 对宏观经济:央行进行国债买卖操作既有调节市场流动性的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属性,也具备直接引导国债利率变动、调节市场利率的价格型工具属性,可对扩大需求、激发市场活力、增强信心起到积极作用。市场观点:综合市场情绪与国债收益率水平,央行重启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已具备适宜条件,但目前紧迫性不强,市场更看好四季度重启国债买卖操作,以此释放中长期资金、调节债市供需关系、改善市场预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