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把更多福利给予养育孩子的家庭,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具体如下:育儿补贴制度: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于2025年1月1日起实施。补贴对象为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3周岁以下婴幼儿,包括2025年1月1日之前出生的3周岁以下婴幼儿,补贴标准为每孩每年3600元,按年发放。育儿补贴申领人是婴幼儿的父母一方或其他监护人,可通过育儿补贴信息管理系统线上申请,也可以线下申请。税收减免: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费用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扣除标准为每个子女每月2000元。对按照育儿补贴制度规定发放的育儿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在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特困人员等救助对象认定时,育儿补贴不计入家庭或者个人收入。完善生育休假制度:各地要完善生育休假政策,统筹多渠道资金,建立合理的成本共担机制,保障法律法规规定的产假、生育奖励假、陪产假、育儿假等生育假期落实到位。目前,各省区市普遍延长产假至158天及以上,设立15天左右的配偶陪产假、5-20天不等的父母育儿假。增强生育保险保障功能:强化生育保险对参保女职工生育医疗费用、生育津贴待遇等保障作用,指导有条件的地方将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纳入生育保险,做好未就业人员生育医疗费用待遇保障。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各地要统筹资金开展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和公办托育服务网络建设,积极推行公建民营模式,支持社会力量参与。落实托育服务设施与新建居住区同步规划等要求,发展社区嵌入式托育,支持用人单位办托、家庭托育点等多种模式发展。住房支持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加大对多子女家庭购房的支持力度,如适当提高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等。多渠道增加保障性住房有效供给,对符合条件且有未成年子女的家庭,在户型选择方面给予适当照顾。强化职工权益保障:完善促进妇女就业政策,加强对女性劳动者特别是生育再就业女性的职业技能培训。督促用人单位落实对女职工的特殊劳动保护,鼓励用人单位采取弹性上下班、居家办公等方式,营造家庭友好型工作环境。
|
|